发布时间:2017-08-10 08:29:24 浏览数:1650
2017年2月2号,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陈绍蕃教授的98周岁生日。作为中国钢结构事业的开拓者、我国著名的钢结构专家,陈绍蕃教授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钢结构事业,他的专业基础扎实,思维灵活,能敏锐地发现钢结构工程中问题的关键和症结所在,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引领着我国钢结构技术的发展。1974年陈绍蕃教授就主持了我国自行编辑出版的第一部TJl7—74 《钢结构设计规范》,在编制过程中,陈绍蕃教授发现当时规范编制的主要参考蓝本的设计规范有关方面不符合实际,因此根据自己试验资料数据做出了相应的纠正。此后的20多年间,他先后对这本规范两次进行修正,并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新条文和规定。此外,陈绍蕃教授还是我国第一部JGJ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和CECSl02:98《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规程》的主要编制人。另外,他的专著《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也深受工程界欢迎和好评,并多次再版。陈绍蕃先生不仅在工程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教育界,他同样有着崇高的威望。他治学严谨,擅长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他的弟子近千,可谓桃李满天下,如今很多都已经成长为土木结构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他参与编写了我国第一本由四院校参编的《钢结构》大学本科通用教材。他编著的《钢结构设计原理》研究生教材,被建设部评为优秀教材一等奖、“九五”国家重点教材,并入选国家100本研究生优秀教材,并多次再版。陈绍蕃教授主编的《钢结构》本科教材至今仍是全国各大学钢结构课程的首选教材。
在先生百岁寿辰的日子里,工业建筑杂志社全体同仁在这里真诚地祝福陈绍蕃老先生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同时也不禁回忆起先生与我们两本杂志多年来的友谊和交情。
作为《钢结构》的资深编委,陈绍蕃先生一直在关心和支持着杂志的发展,从1980年开始到2014年,仅他自己亲自撰文供稿杂志的就有36篇(另外5篇为参与作者),其中,1993—1994年在杂志上开讲的钢结构稳定设计系列讲座(十二讲),是依据先生几十年来丰富的教学与研究经验,结合有关钢结构设计规范,对钢结构中涉及的压杆、梁、压弯杆、桁架、塔架、拱和壳等各类构件和结构中的稳定问题进行了全面介绍和详细分析,为当时国内从事钢结构设计的人员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也受到了行业人员的追捧。无论工作多忙,先生收到我们每期杂志后他都会认真翻阅,并将相关信息回馈给我们。对杂志中他认为认识还不全面或考虑不周到的文章,他不吝心血,针对相关问题亲自写成探讨文章,做进一步的阐明和补充(如《两种压杆计算长度的讨论》、《门式刚架节点刚度的再探讨》),体现了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也让我们的读者受益良多。
2009年是我国TJ17—74《钢结构设计规范》颁布整整35周年的一年,巧合的是,这一年也恰是先生90华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学术交流的方式举行了隆重集会,一方面纪念我国第一本钢结构设计规范颁布35周年,另一方面也借机对先生为钢结构事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崇高敬意。先生以90高龄在本次大会上作有关钢结构设计规范的大会主旨报告,并坚持站在讲台前做完全报告,感动了所有参会人员。《钢结构》杂志也有幸参与负责此次“钢结构设计规范实施35周年学术交流会暨庆贺陈绍蕃先生90华诞会议论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全体编辑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怀着对先生的崇拜和敬意,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得到了老先生的认可。
对《工业建筑》杂志,先生也同样给予了关注和支持。我们每一期杂志,他都要认真阅读,先生在给杂志做的审读报告中写道:“《工业建筑》的一个特色是每期都以一组10篇左右的专题文章开头,专题的性质或是介绍新型构件的性能和设计方法,或是介绍新结构体系的研究成果,或是集中报道某一领域的新进展,这一特色充分体现了办刊方针的导向性和系统性,也体现了刊登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如《钢结构设计规范》于2009年4月才开始进入新一轮的修订工作,本刊就在2个月后(2009年第6期)刊登一组讨论现行规范如何改进的专题论文,十分及时。这组论文既有对规范全面修订的设想,也有有关新技术成果的介绍,还有对规范条款具体改进的建议,对规范修订工作有启发,有裨益。”肯定了我们杂志所做的工作及产生的社会效益,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对于我们工作中的问题,他也会不时提出建议和意见。还记得有这么一件事: 2010年之前杂志为了增加刊容量,专栏文章一直使用小五宋字体排版,先生在阅读中感觉到字体太小,不便于老年读者阅读,于是给我们提出了相关意见。杂志社领导非常重视,于2010年第1期迅速做了调整,将全刊字体都改成了五宋。还没等我们向先生汇报,先生就在看到新版杂志的第一时间给白云主编写信,感谢我们采纳他的意见,对我们改进期刊出版质量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为此我们都非常感动。
多年来,老先生还为我们两本杂志审阅了大量的稿件,他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跃然纸上。由于地域原因,很少能见到先生本人,每每打听,传来的消息都是他还在不停地工作,甚至带病坚持工作,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令人敬佩和感动。
重温我们杂志社与先生交往的一点一滴,内心充满了感动。先生以其精深的学术造诣,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平易近人、为人师表的大家风范和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敬佩和尊重,是我们钢结构领域的泰斗。
分享到: